《高要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近期,区政府印发《高要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是我区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科学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规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十三五”时期,我区教育发展在“补短板”上持续发力,基本上完成了各项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教育全面发展,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我区教育也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费投入和教育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以及面临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发展等挑战。
出台和实施该《规划》,是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举措。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规划》是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肇庆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高要区教育发展实际,并按照有关规定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审查把关,同时征求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完成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以及集体决策等程序而制订。
三、《规划》期内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总体目标细化为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等6个方面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加快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等主要指标。
四、《规划》期内教育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体系、加强对中小学校、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精准指导、强化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和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工作任务。
二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抓好卫生工作、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和重视身心健康7个方面工作任务。
三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化发展、推动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等6个方面工作任务。
四是深化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主要包括规划建设并大力发展与我区城市化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筹划新建1到2所中等职业学校,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创新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探索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等2个方面工作任务。
五是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共建共享的终身教育供给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标准、专业发展标准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等3个方面工作任务。
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选拔聘用入口关,建立师德档案;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素质,实施“新强师工程”“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等3方面工作任务。
七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主要包括优化布局基础设施,完善资源平台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进智慧课堂建设2方面工作任务。
八是深化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主要包括完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注重家校社共育、完善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和推进学校安全法治化等6方面工作任务。
《规划》还重点聚焦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和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特色学校创建、集团化办学培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等5大建设工程。
五、《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规划》明确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加强组织保障,高质量抓好落实;三是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四是加大督查力度,落实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