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湛江8名学生高考结束后到渔港公园海滨浴场的沙滩玩球,其中一名男生到海边捡足球时被海浪卷走。
6月26日,惠州一对父母带六岁的儿子在公园内水域游泳,因为疏忽,孩子溺亡。
6月25日,海南省澄迈县发生两起学生溺亡事故,事因均为家人带孩子在非安全水域嬉水。
6月21日,重庆8名儿童相约周末到河滩玩耍,其中一人不慎落水,其余儿童营救,最终8人全部遇难。
预防溺水方面有哪些误区呢?
01
有哪些误区容易被大家忽视?
很多情况大家以为溺水后会大声呼救,但其实大部分溺水者表现静止状态,身体垂直。
溺水急救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要倒背控水。如果溺水者救上来后,还有心跳呼吸,这时我们在身边守护,擦干身上的水即可,溺水者没有反应、心跳呼吸都没有了,这时正确的做法是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进行抢救!
02
为什么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
1、侥幸心理:很多同学们会结伴去一些开放性水域游泳,个别同学甚至都不会游泳,却认为平静的水里很安全,没有做好安全的措施就去游泳玩耍,然而不知水下面暗藏汹涌,从而酿成悲剧。
2、游泳场所不足:在城区,游泳场所比较充足,但到了一些县、镇、村里,这些场所配备都是不够的,所以很多人冒着野泳的风险到开放性水域游泳。
3、家长看管力度不够: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行程要有一定的了解,一旦发现孩子去野泳,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不管不问。
因此,在暑假期间,请让孩子们
牢记“八个不”↓↓↓
03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怎么办?
当发现有人溺水的情况时,
千万要保持冷静,
同学们切记不要轻易下水,
见义勇为的精神固然重要,
但见义智为的做法更值得提倡!
三个字概括就是“叫、伸、抛”! “叫”:顾名思义就是大声呼救附近的成年人帮忙,拨打12395、110等求救电话。 “伸”:找到附近有没有长的木棍、竹竿等,然后趴下来减低重心后,伸到落水者旁边。 “抛”:看到附近有没有漂浮物:如木板、塑料桶等,抛到落水者旁边。
由于眼下正值酷暑,
游泳、学游泳的孩子日益增多,
大家在带孩子游泳时,
还须将下面这些安全知识告知孩子,
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孩子。
远离溺水这个“暑期第一杀手”,
河流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千万不要野游泳,
家长应及时告知孩子,
转发提醒,安全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