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融媒体中心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高要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是广东省此次入选的2个地区之一。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高要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是广东省3个被列入创建名单的地区之一。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种植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其建设目的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高要区是华南地区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中国罗氏沼虾之乡、中国罗氏沼虾预制菜产业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高要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具有高要特色的罗氏沼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高要罗氏沼虾品牌,大力推广以罗氏沼虾为原材料的预制菜研发和深加工,引进国内水产种业龙头企业海大集团,加快打造年产罗氏沼虾苗6亿尾以上的全省最大罗氏沼虾种业基地。2022年,全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10万亩,罗氏沼虾养殖户3800多户,总产量达4.2万吨,总产值超40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占全省70%以上。
今年以来,高要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罗氏沼虾和丝苗米为主导产业,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罗氏沼虾养殖规模优势,以独特的“茜草+冬棚”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罗氏沼虾养殖,产业园罗氏沼虾标准养殖面积达8万亩。发挥“稻虾共作”互促共赢优势,产业园已建成丝苗米种植基地27万亩,其中生态种养“稻虾共作”基地2万亩,比传统丝苗米种植收益增加2.4倍。发挥“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优势,园区围绕罗氏沼虾主产业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罗氏沼虾价格指数平台和线上交易平台,罗氏沼虾交易中心与电商园等主流渠道线上线下日交易量达10万斤,与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及猫爪谷等景区农旅一体融合发展。发挥现代要素集聚发展优势,成立了高要区鱼虾病害检测监测站,制定了7大类、14项养殖流通技术标准,建立了罗氏沼虾全产业链数智化和苗种技术等平台,探索出美丽池塘贷和罗氏沼虾金融保险等金融支农模式。发挥绿色生态引领发展优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种茜养虾等生态种养模式,建成13个国家和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5250亩丝苗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发挥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优势,以保价订单、托管服务紧密带动基地8.5万亩,建立起“专家团队+职业农民+养殖户”培训体系,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万元。发挥政策激励引领带动优势,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以真招实招加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高要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涵盖金渡、莲塘、白土、南岸等9个镇(街道),规划建设一个流通中心、四个片区(种苗繁育示范片区、种养示范片区、预制菜加工示范片区、农旅融合示范片区),并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牵引,打造多个生产基地,形成“一心四片区、一带多基地”的发展格局,共规划实施5大工程、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8亿元。
接下来,高要区将继承发扬“抱团发展、勇立潮头”的高要赛龙舟精神,以“五大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稻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全国罗氏沼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国“稻虾共作”高效生态种养示范区,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力争到2025年,产业园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达9.2万亩,主导产业产值达151亿元。一是建设大基地,推进2万亩美丽渔场、1万亩罗氏沼虾绿色高效养殖示范区、2万亩“稻虾共作”生态种养循环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引领区。二是构筑大科研,推进罗氏沼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和养殖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建好罗氏沼虾种业基地和智慧渔业数字化平台,打造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三是做强大产业,落实“一园一品”,推动省级预制菜产业园罗氏沼虾加工集聚区、水产流通交易中心等精深加工、展示交易、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罗氏沼虾定价中心和融媒数字交易中心,打造全国罗氏沼虾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四是搭建大平台,推进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双创孵化与联农带农样板区。五是培育大品牌,全力申报“高要罗氏沼虾”“高要丝苗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强化“高要罗氏沼虾”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建设,打造全国罗氏稻—虾品牌引领示范区。 (刘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