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醒狮起源于汉唐时期,是人民群众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参加人数较多,普及面较广。传说很久以前,连续几年的气象变得十分反常,不是大旱得滴雨不下就是涝灾泛滥,人民群众颗粒难收。又是一年春来到,年初一的当天,人们忽然看见一头似雄狮、身像麒麟的动物对着一头怪兽厮打,怪兽被打得焦头烂额,不敢危害人类。从此,高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辟邪,人们就用竹篾扎成头似雄狮、身像麒麟的凶猛动物,称之为醒狮,选择在年初一至年十五在全村范围里舞动,意为驱赶怪兽,求四季平安。醒狮由两人舞动,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旁观者用竹筒等器具敲打助兴。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醒狮表演就不是简单局限为驱邪作用,而是慢慢转变到强身健体和集聚人气兴旺之上。醒狮的队伍由一条村发展到村村皆有,从一头狮到千头狮。每到大年初一,醒狮队从各村各镇敲锣打鼓而出,或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或集体到圩镇上去表演。之后,醒狮表演形式多彩多样,从单一的拜年发展到有“采青”“上楼台”“闯迷阵”等表演。1977年之后,醒狮表演得到进一步发展,县、镇(公社)凡有庆典活动都邀请几十头醒狮前来助兴,表演的式样更加丰富多彩。
据统计,高要区内几乎每条自然村都有醒狮队,目前有1000多支醒狮队。醒狮队员年龄少至6岁长至80岁都有。高要醒狮在省内都非常有名气,禄步镇北根村醒狮队曾获得广东省醒狮表演亚军。2011年,高要醒狮入选高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